怎么给旋律配和弦?

旋律是名词,和弦是形容词,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比喻。它一语道出音乐两大基本组成要素的本质关系。音乐里和弦负责的功能相当于语言中形容词的功能,它用来形容旋律,使旋律更立体。给旋律配和弦就是为旋律挑选形容词。
形容词在语法里的作用想必大家都很有体会:
比如“爱情”,它是个名词。在它前面加个形容词,“甜蜜的爱情”,这是晴空万里漫步阳光沙滩。
倘若是“绝望的爱情”,爱情还是爱情,但这时乌云密布令人窒息。
同理,同样的旋律在不同的和弦背景中听起来可有天壤之别。
请大家听一个音频,我连续唱了6遍“我明白了你的爱”,听听同样的旋律在不同的和弦背景中的色彩变化。
插入音频
这6遍的和弦进行如下:
第一遍:Ab7sus4→Db(我明白了你的爱,我们幸福地在一起)
第二遍:Ab7sus4→Bbm(我明白了你的爱,在眼泪中明白的,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)
第三遍:Ab7sus4→Gbm(我明白了你的爱,能再给我个机会吗)
第四遍:Ebm→Db(还好我及时明白了你的爱)
第五遍:Ebm→Bbm(现在才明白已经太晚了)
第六遍:Eb7→Ab7sus4(你的爱太刺激了,但我ok的)
和弦的作用很有意思吧。面对具体的音,我们可选择的和弦有哪些呢?
建房子要有砖,做饭需有食材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做什么都讲究原材料,配和弦也如是。首先要知道可以给每个音配上哪些和弦,理论上有多少可能,天花板在哪里,才有选择的余地,才有多样性,才能各取所需。一起看看我们的形容词库吧。
旋律1(do,大调主音),能给它配上哪些和弦?
先看看顺阶和弦(同调)。
首先是一级大三和弦Ⅰ:1 3 5,旋律1是其和弦根音,给它配上Ⅰ级和弦毫无问题。选择包含旋律音的和弦是最保险的做法。
再看二级小三和弦Ⅱm:2 4 6,旋律1是其b7音,为引伸音,也没问题。
三级小三和弦Ⅲm:3 5 7,旋律1为其避用音,不能用。
(避用音:避免使用的音,比和弦音高半音的都是避用音,避用音会与和弦音产生小九度或小二度音程,使和弦功能紊乱、旋律晦涩。
给旋律配和弦原则:不可使旋律音与和弦音产生小九度或小二度音程。)
四级大三和弦Ⅳ:4 6 1,旋律1为其和弦音,可用。
五级属七和弦Ⅴ7:5 7 2 4,旋律1为其避用音,不可用。
六级小三和弦Ⅵm:6 1 3,旋律1为其和弦音,可用。
七级半减和弦(小七减五和弦)Ⅶm7b5:7 2 4 6,旋律1为其避用音,不可用。
综上,可以给旋律1配Ⅰ、Ⅱm、Ⅳ和Ⅵm。具体什么和弦就看什么调了,若是C大调,则为C、Dm、F和Am。
在原则的指导下,依次分析旋律234567各自的适配的同调和弦:
旋律2适配:所有同调和弦
旋律3适配:所有同调和弦
旋律4适配:二级小三和弦、四级大三和弦、五级属七和弦、七级小七减五和弦
旋律5适配:所有同调和弦
旋律6适配:所有同调和弦
旋律7适配:除二级小三和弦外的所有同调和弦。(Ⅱm去除,不是因为它的和弦音会和7打架,而是它的小三度音和7形成三全音,三全音是属七的特色,有模糊和弦功能的嫌疑,故不用)。
细心的你一定注意到2、3、5、6这几个音适配所有同调和弦,这也意味着即兴时2356随便弹都不会错。甚至旋律7也可以这样操作。
从上可见,其实每个音都可以有非常多的适配和弦。以上还只是同调和弦,若加上离调和弦,旋律的形容词库就更大了。
以音符C做栗子,它的离调适配和弦如下(敲黑板:这也是分析和弦的方法,请细品):
1、当C是和弦的根音时,它的适配和弦有:Cm,Caug,Cdim,Cm7,C7,Cm7b5,Cdim7。
2、当C是和弦的五度音时,它的适配和弦有:Fm,Eaug,F#dim,Fm7,F7,F#m7b5,F#dim7
3、当C是和弦的三度音时,它的适配和弦有:Ab,Abaug,Adim,AbMaj7,Ab7,Am7b5,Adim7
4、当C是和弦的小七度音时,它的适配和弦有:D7,Dm7b5
5、当C是和弦的大七度音时,它的适配和弦有:C#Maj7
……
还没列出来的还有大六和弦、小六和弦、sus2和弦、sus4和弦,引伸音和弦等。
天花板是什么?天花板是小九度(小二度)音程,旋律不能和下方的和弦音构成小九度音程,注意这是爵士音乐理论的天花板,起码这个时代还如此,当然,音乐理论不断发展,与时俱进,说不定一百年以后人们觉得小九度音程如听仙乐。现在,重要的原则随我念3遍:
避开小九度音程
避开小九度音程
避开小九度音程
我们知道,旋律是高低起伏的线条,由众多多音符构成,具体到每一个小节的旋律,又该如何挑选和弦?
两个重要原则:
1、以小节强拍音为导向原则。强拍如舞台上聚光灯照射的焦点,作曲家把重要的音符放在强拍上加以突出。比如四四拍的强拍为第一拍和第三拍。放在这两个位置的音要优先考虑。
2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。如果一个小节里,某个音符占据两拍甚至两拍以上的长度,亦或某类和弦的构成音占据多数,配和弦需优先考虑长时值音符与多数音。
配和弦包含两个纬度,一是追求垂直方向与旋律的搭配,二是追求水平方向和弦进行的优良,做到横竖都有理,无可挑剔。
所以到此我们还需回答一个问题:什么是好的和弦进行?
“进行”这个词包含着改变的意思,和弦进行要制造变化感,新鲜感。和弦进行中目标和弦的根音在前一个和弦里要没被听到过,即前一个和弦不包含目标和弦的根音,这样的和弦进行为佳。
举例分析C→Em这个进行:
C和弦由C E G构成,Em和弦的根音E在前面C和弦这已经听到过,这个和弦进行就不够新鲜。
再分析C→Dm:
C:C E G,Dm的根音D在此前没听过,这个进行就很有变化感,进行感强。
用这个方法去总结,最后会发现:顺音阶下行3、5、7步的进行,都是好的和弦进行。
什么是顺音阶下行?以C调为例,音阶:C B A G F E D C为下行。C下行走3步到Am,走5步到F,走7步到Dm。C→Am,C→F,C→Dm都是很好的进行。
假设要从C→Am接下去,下一个和弦的选择就从A开始顺阶下行3、5、7步,接F、Dm、Bm7b5都行,以此类推。
到此我们可以做到横竖都有理,为一些乐句配和弦相信已经绰绰有余,但对于一整首歌曲的编配还是远远不够。因为曲式里的不同段落,如主歌、副歌、预备副歌、桥段等都有不一样的编配思路。
在和声里,我还很喜欢一种比喻,即把主和弦比喻为“家”,因为主和弦有稳定感、解决感,像家带给我们的感觉。而除主和弦外的其它和弦都可以认为是离家出走,“离家”,没解决。“家”和“离家”构成和声的旅途,因为终点和出发点的不一,歌曲每个段落的和声之旅不同。
1、主歌的标准和声之旅:
家→外出
主歌结尾时和弦常常进行到五级和弦,五级和弦是“离家”最远的和弦,最不稳定,最需要解决,制造了极佳的进入副歌的动能。从一级和弦出发,最后停留在五级和弦,为进入副歌创造条件是主歌的基本和弦之旅。所以主歌的最后一小节常配五级和弦。
2、副歌的和声之旅有两种可能:
1、离家→家。
2、家→家。
即标准的副歌的和声都会终止。
3、预备副歌、桥段的标准和声之旅:
离家→离家
桥段即桥梁,起连接的作用,连接两个副歌。因为副歌的结尾会终止,即回到主和弦,桥段的开头和结尾一般都不会再使用主和弦,而是使用“离家”的和弦,为第一遍副歌制造前进的动能,让两遍副歌可以流畅地连接。
值得注意的是,偶尔主歌的和声之旅会是:
家→家
即终止了,不走了,副歌还没来就停了。这时为了制造进入副歌的动能,往往需要一个预备副歌。预备副歌是连接主歌和副歌的桥段,它的和声之旅也是:离家→离家。
有了对曲式的和声之旅的了解,可以为一整首歌的配和弦提供框架,配和弦的时候并不是从第一个小节开始一直按顺序走,更多时候是需要先确定不同段落的头尾两个和弦,把它们当作路标,才不会在和弦的森林里迷路。